李顯龍鼓勵國人多生育:新加坡什麼都不缺,就差孩子了

马格丽特呀 2019/09/19 檢舉 我要評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鼓勵國人多生育。他表示在新加坡養育孩子是負擔得起的,而新加坡目前已萬事俱備,就下一代的人數不夠。

9月1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德義區「全家共用親子樂」(Embracing PArenthood)活動時指出,看著子女長大成人是人生中最快樂和最令人滿足的事,而在新加坡養兒育女是完全做得到,也是人們可以擔起的責任。

李顯龍指出,雖然新加坡說不上是有求必應,但無論是幼稚教育、學校、醫藥保健或住房,新加坡都應有盡有。「我們為新加坡的未來擬定了許許多多的計畫,因為有夢想,也有野心。但是萬事俱備,只缺一樣,那就是下一代人數不夠。」

李總理說,新加坡是為了下一代子孫而建,目標是為後代創造一個安全和理想的家園。他因此希望國人再接再厲,多多生育。

為了鼓勵生育,幫助新加坡居民負擔育兒費用,新加坡政府近年推出多項措施,並於2019年8月宣佈提高托兒津貼。

延伸閱讀:

學者:育兒津貼能更針對性地幫助不同家庭

新一輪措施的重心從往年的嬰兒花紅轉移至育兒津貼,受訪學者認為,這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來自不同收入階層的家庭,減低他們的家庭開支。

也有學者認為,無法單靠金錢一舉解決生育率下降的問題,接下來有關工作與生活和諧的討論,也將成為緩解挑戰的管道之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受訪時說,新措施不僅明確針對各收入階層的家庭,以及學前教育等個別領域,也有助於直接緩解生活費上漲的問題,因此會更加行之有效。

談及新配套未有針對靈活工作安排的具體詳情,陳恩賜說,這樣的問題難以從政策層面作出調整,例如改變職場文化、工作重心等,這些並不在政府的控制范圍內。因此,成立公民諮詢小組探討如何讓雇傭雙方在實行靈活工作制時達致雙贏,將有助於改善情況。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則指出,新措施展示政府應對生育率下降的決心,而這些措施是否代表政府將採取更全面的應對方案,仍有待觀察。

他指出,金錢固然有助於解決問題,但以往的措施顯示金錢並非萬靈丹。圍繞工作與生活和諧課題展開的全國討論,也將成為解決生育率挑戰的管道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女性推遲結婚與生育年齡,新加坡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楊紫婷副教授指出,政府取消人工受孕的45歲年齡頂限,並且不再限制進行人工受孕的週期次數,將給予年長女性更多選擇。

根據她過往的行醫經驗,年過45歲的婦女受制于年齡頂限,連嘗試採用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會也沒有,如今取消限制至少能讓她們嘗試後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她說,輔助生殖技術的價格並不便宜,例如體外受精術的平均價格在1萬5000元左右,如今政府提供更多津貼,有助於鼓勵更多年長婦女嘗試受孕。

針對國人遲婚和遲生育的現象,陳恩賜也指出,若單身人士的生活總是被工作佔據,約會、結婚和生育自然不會成為他們的生活重心。他們需要更靈活的工作安排,讓他們可以享有工作以外的生活,繼而進一步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

「我們需要的不止是更多工作以外的時間,而是合理的工作要求以及容得下結婚生子這類考量的心態。不過,如今數碼科技能讓我們全天候24小時都心系工作,常會侵佔我們的休閒時間,這樣的做法和文化需要有所改變。」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