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患有癡呆症的退休醫生給了一名建築工人200萬美元,隨後這名工人用大約33萬美元的錢購買了一個公寓。
庫蘭達維魯·馬來帕魯瑪律
儘管新加坡一位高等法院法官認為,拿錢的庫蘭達維魯·馬來帕魯瑪律(Kulan daivelu Malayaperumal)應該歸還缺乏智力的人給他的錢,但她不會命令他出售那套購買的公寓。
在9月17日發佈的一份口頭判決中,法官黛比·翁(Debbie Ong)表示,不強制該男子出售公寓的原因是該男子的妻子也是公寓的共同所有者。
然而,法官將賦予債權人對債務人財產的合法權利,也就是所謂的"衡平留置權"強加給了這間公寓。
據悉,留置權是指債權人因合法手段佔有債務人的財物,在由此產生的債權未得到清償以前留置該項財物並在超過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償時依法變賣留置財物,從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
"我們可以實行衡平留置權,但仍會保留這間公寓,直到發生出售活動(例如自願出售)。出售所得可以用來滿足衡平留置權。"法官表示。
馬拉雅帕魯馬是2017年法官下令返還已故醫生弗裡達·保羅(Freda Paul)給他們總共300萬美元(約人民幣2126萬元)的兩名男子之一。
這筆錢來自醫生的海格路平房的銷售收入,該平房於2009年以1540萬美元(約人民幣1億4百萬元)的價格出售。
保羅醫生是新加坡總醫院的兒科醫生,她一直都是單身,於2016年8月去世,享年87歲。
在2000年初,她與在她家旁邊一棟建築施工的馬來帕魯瑪律和他的主管戈帕爾·蘇拉曼(Gopal Subramanam)成為了朋友,這兩個人都來自印度。
2009年年中,馬來帕魯瑪律搬進了醫生的家。
2010年,馬來帕魯瑪律和醫生的女僕阿魯帕拉姆·坎提馬蒂(Arulampalam Kanthimathy)各從醫生賣房的收入中獲得了200萬美元,而蘇拉曼獲得了91萬美元。
因病神志不清的保羅醫生還將她的大部分資產捐贈給了馬來帕魯瑪律和女僕坎提馬蒂,這與她2007年的遺囑截然相反,此前她曾在遺囑中希望將她的大部分財富用於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貧困女醫學院學生設立一個助學基金。
2013年,醫生的遠親,高級律師菲力浦·傑拉特南和魯哈納德維·約書亞博士根據《精神能力法》被任命為她的監護人。
他們懷疑她被三人剝削,於是上法庭恢復了醫生在2007年遺囑中立的條款,同時他們為了收回這筆錢還提起了訴訟。
保羅醫生去世後,傑亞雷特南和約書亞博士作為遺產的執行者繼續提起法律訴訟,他們都不是受益人。
2017年,馬來帕魯瑪律和蘇拉曼被命令歸還這筆錢。
早些時候,法庭對2012年返回斯里蘭卡的女傭坎提馬蒂做出了判決。
儘管取得了勝利,這筆錢卻仍在努力追回中。
遺產執行者試圖收回那筆馬萊帕魯瑪律在2014年購買公寓的費用。他們認為,作為這筆錢的受託人,他違反了他對保羅醫生的信託責任。
法官認為,馬來帕魯瑪律持有保羅醫生的錢是根據"建設性信託",但她說,由於新加坡《住房與發展法案》的一項規定,原告無權要求收回這套公寓的錢。
她說:"由於不能產生對原告有利的建設性信任,因此沒有理由下令出售這套公寓。"
然而,法官表示,該法案不禁止實施衡平留置權。
她補充說:"在法律明確禁止對建設性信託採取更有效的補救措施的情況下,衡平置留權是法律必須做的最起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