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殯葬業者掛橫條打廣告收受答謝紅包 是傳統習俗還是陋習?

马格丽特呀 2019/09/23 檢舉 我要評論

新加坡組屋區底層經常是舉行紅白事的場所。(互聯網)

有給你造成困擾嗎?

居住在政府組屋的絕大部分新加坡人對組屋底層經常舉行的白事已是習以為常。

為了避免對鄰居和所屬社區造成太大困擾,許多時侯由喪家所委任的殯葬業者,都會敦促他們合作的承包商利用篷布將四周圍得密實些,設法遮擋途徑停喪地點居民的視線,儘量確保居民不會對擺在組屋樓下的棺木,以及其他可能讓人覺得不舒服的事與物在視線上對沖而產生困擾。這種做法也可說是喪家和他們所屬的社區之間的一種和平共處的方式。

讓我非常困擾的是,殯葬業者似乎會習慣性將自家橫幅廣告理所當然地掛出來。這個做法既可以利用橫幅廣告作為遮擋視線的篷布,又可在接下來的三五天為自家服務好好宣傳一番,一舉兩得。

殯葬業者習慣性把自家的橫幅廣告也理所當然地掛在顯眼的地方宣傳。(陳家喜提供)

除非家屬不同意要求撤下,很多時候這種借喪事打廣告的陋習已成為業者理所當然的一道「工作程式」。

我希望有關當局可以慎重看待這個頗為不厚道且有失尊重家屬的商業宣傳手法,加以管制。我提議環境局、新加坡廣告標準管理局和市鎮理事會能合作制定出一套標準,杜絕這種不恰當的行為,進一步提升新加坡殯葬業的服務水準和組屋區的整體觀感。

其二,我認為必須杜絕紅包文化在新加坡殯葬業的滋長。我希望相關業者能嚴格規定所有服務人員與相關合作夥伴(包括做法事的宗教人員在內)都不得私下收受喪家的紅包。就算是家屬覺得服務人員認真辛勞,以紅包表示答謝之意,也一樣不允許。

業者也應該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多下點兒功夫,逐步提高殯葬業員工的薪金酬勞與獎勵。

在殯葬費用目前不公開也不固定的情況之下,紅包文化難免會讓一些家屬和旁觀者加深對殯葬業者的誤解,認為這就是「傳統習俗」。新加坡殯葬業未來的發展不再需要不合理、不厚道和不尊重喪家的陋習。

新加坡也應該開始探討如何制定一套完整的法規來監管殯葬業。中國大陸、臺灣和紐西蘭等地的一些相關殯葬管理法都值得借鑒學習。一套完整的監管殯葬業的法規雖不是一顆靈丹妙藥,可以解決目前業內的所有問題,但它肯定是規范此行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新加坡人口迅速老化的大前提下,我們必須把死亡與殯葬相關的事宜納入我國老齡化社會的討論中。

死亡這個議題涉及到教育、國家發展、人口政策和一連串的社會問題。我們必須從宏觀和戰略性的公共政策角度重新瞭解死亡和殯葬業的未來發展。新加坡需要的是一個跨機構、跨部門的政府單位來管理,而不是將殯葬業定義為公共衛生課題,直接交由環境局監管。

我建議擴大總理公署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職責,把死亡和殯葬業納入其職責中,提升國人的死亡意識(Death Literacy)。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