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賢.尊嚴在哪裡?
星期天拿鐵
下個月的「馬來人尊嚴大會」,鼓聲隆隆,尊貴的首相馬哈迪先生也預告將會出席。
翻遍藏書,請教穀神,從未看過有什麼「美國人尊嚴大會」、「中國人尊嚴大會」、「印度人尊嚴大會」。
那到底為什麼要有「馬來人尊嚴大會」?
「尊嚴」這東西,不需要打著燈籠到處找,也不需要敲鑼打鼓召開全國大會來爭取。
我的看法是,「尊嚴」是別人給的,而不是自己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
譬如,前一陣子從國外回來,在機場叫了電子召車服務。車子來了,司機是一名馬來中年男子,笑容可掬,招呼周到;車子並不豪華,但收拾得整齊乾淨。
一路上聊起來,原來他之前是一名人事經理,因為市道不景,公司倒閉,所以改做召車司機。
我問他,從經理到司機,是否能夠適應?
他回答說,經理有經理的舒服,司機有司機的快活。雖然現在收入不穩定,也沒有冷氣房(他載我之前,已經在機場附近的駐車站輪候一個多小時),但勝在壓力小,時間有彈性,還可以和不同國家和族群人士聊天。
他說:「如果不駕了,再找新工作,或是自己做點小生意。」
這位中年大叔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怪罪其它種族,憑自己的能力,找尋適合自己的位置。
我覺得他活得很有尊嚴。我也相信,他不需要出席什麼「尊嚴大會」。
關於尊嚴,有一則寓言這麼說:
母牛在牛欄裡,源源不斷的供應牛奶。
旁邊的小牛看了,埋怨說:「媽咪,妳每天站在這兒,讓人家擠妳的奶,實在是沒有尊嚴,我看了都難過啊!」
母牛看著小牛,緩緩的說:「兒啊,我站在這裡,如果連奶都擠不出來,那才是沒有尊嚴啊!」
幾天前,看了一個本地大學生拍的一出短片,他們想從中反映國內大學生的貧困情況。
一個馬大的華裔女學生,家裡經商失敗,以致她必須負擔所有的費用。
小妮子堅強又厲害,在上課學習之外,還兼職4份工作。第一份是市場調查員,第二份是物理按摩師,第三份是酒廊侍應生,第四份是健身教練。
她的收入足以應付自己需要之外,還可以補貼家庭。
我只是擔心她累壞了身體,而不是為她的尊嚴而操心。
如果一個人自食其力,自立自強,不走旁門左道,也不需要特別恩惠,那麼,不管他過的是清平生活,還是富貴日子,在別人眼中,同樣活得有尊嚴。
母牛供應鮮奶,那是它的生存價值;女大學生打4份工,不是貧困,而是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
尊嚴自然的跟隨而來。
至於「馬來人尊嚴大會」,我期許它的召開,但應該有另一層面的意義。
馬來民族其實很有尊嚴。早期的吉打王朝,麻六甲王朝,都是赤手空拳打出來的天下,繁華一時。
吉打王朝和麻六甲王朝的馬來人,都很有自信,以開放的心態,鼓勵印度、阿拉伯、波斯、中國的商人前來貿易經商,接受這些地區的學者和工匠,前來傳播宗教、文化和技術。
這種開放的態度,以及競爭的精神,開啟了馬來民族的黃金年代。我想,當年的馬來民族,不會有尊嚴的焦慮。今天的馬來人看他們的祖先,也不會認為沒有尊嚴。
現代的馬來民族,不論是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都超過當年;缺少的只是當年的開放包容的態度,以及自由競爭的精神;一旦不滿現狀,或是受到挑撥,就把問題歸咎於其他族群。
召開尊嚴大會,認真討論本族開放和競爭的課題,不是以他族為箭靶,才會有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