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裔軍醫顏美燕:我是醫生,也是軍人

马格丽特呀 2019/09/17 檢舉 我要評論

中國僑網9月16日電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刊載文章,介紹了馬來西亞華裔軍醫顏美燕的故事。大馬軍隊中的華裔本就稀少,而女性更是少之又少。而顏美燕,就是馬來西亞軍隊中的一名華裔女軍醫。她從小嚮往軍隊生活,加入部隊後曾赴孟加拉為羅興亞難民提供治療,即使曾因此與家人聚少離多,也毫無怨言。

顏美燕在孟加拉服務為當地人提供醫療服務。(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曾鉦勤 攝)

文章摘編如下:

隨軍行醫對許多人來說都是能避則避的「苦差」,但顏美燕在開始修讀醫科時,便已經有加入軍隊的想法。「其實我是自願加入軍隊當軍醫的。」馬來西亞武裝部隊醫療團隊(MAFHS)中校顏美燕說。

或許是受身邊環境影響,才讓顏美燕對在部隊工作感興趣。據顏美燕回憶,自己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兒時總會纏著當過兵的公公講述歷史故事。後來與丈夫相識,發現丈夫的父親也來自部隊。雖然醫科生畢業後都隸屬於衛生部,一般而言會成為醫生或者護士,但顏美燕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接觸不同的救護工作,因此選擇了當軍醫這條路。

除了對隨軍行醫的憧憬,還有一個原因吸引顏美燕進入軍醫行列,就是參與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HADR)行動。2019年,顏美燕隨隊到孟加拉科克斯巴紮爾(Cox's Bazaar)的大馬野戰醫院(Hospital Medan Malaysia),為當地難民營的羅興亞難民提供了3個月的醫療服務。「馬來西亞人至少還享有基本醫療設施,付1林吉特就可以到醫院就診,但他們沒有。」顏美燕說。

對於在孟加拉的援助經歷,顏美燕表示,當地醫療設施十分匱乏,援助難度很大。她曾遇到一名患有腦瘤的羅興亞病患,因為大馬野戰醫院並沒有電腦斷層掃描設施(CT Scan),而病患無法負擔在當地醫院做掃描的費用,最後只能開藥給對方緩解疼痛。

夫妻倆皆為軍醫,聚少離多的日子對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皆是挑戰。對顏美燕來說,她已經習慣了因為任務隨時被遣調,但對孩子來說會比較辛苦。她的女兒在砂拉越古晉出世後,就跟著她與同為軍醫的丈夫輾轉在幾個城市生活。「幸好我們生活在現代,隨時都可以通過電話或視頻聊天,保持聯繫。」顏美燕說。

身在軍醫家庭,夫妻兩人會協商「值勤」。其中一人需要出任務時,另一人便會調整時間照顧孩子。有時候協調不了,只好將孩子託付給母親照顧。顏美燕坦言,當初被告知需要到孟加拉執行任務時,她猶豫了很久。「雖然我們是醫生,但我們首先是軍人,需要服從命令。」顏美燕說。

後來,她向孩子展示了當地難民的照片,讓孩子明白當地人的困難,自己必須去幫助這些人。「雖然她能明白,但在那3個月裡,每每通電話時,她都會哭著問我什麼時候回去。」顏美燕說。那時,顏美燕每天都會向女兒好好解釋一遍,安撫她的心情。離別固然讓人難受,但她認為這也是讓孩子學習獨立的好機會。(鄭宇晴)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