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賢.別鬧了,大學校長們
星期天拿鐵
我總算恍然大悟,大馬公立大學在國際缺乏地位,在國內備受詬病,原來是有原因的。
重點在於,公立大學的校長們,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以及不應該做什麼。
大學校長該做什麼,這裡不必長篇大論。簡單來說,一個國家有沒有未來,看看它的大學校長是什麼水準就知道了;因為他們是國家的底蘊,也是社會的良知。
至於大學校長不應該做什麼?
答案很直接:不能怠忽職守,成為政治的利用工具;不能愚昧偏頗,成為偏狹主義的幫兇。
最現成的例子,國內最高等學府──馬來亞大學(UM)、瑪拉工藝大學(UiTM)、博特拉大學(UPM)和蘇丹依德利斯師范大學(UPSI),聯合主辦今天的「馬來人尊嚴大會」。
這項大會的宗旨,根據主辦當局發佈:「因為馬來人地位受到了挑戰,有人不僅貶低馬來人,也質疑馬來土著、王室地位,更藐視和質疑伊斯蘭以及國語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加以回應。」
而大會準備提呈5大動議,要政府落實,包括國民融合單源流學校制度、伊斯蘭為聯邦官方宗教、澄清首相候選人的種族宗教背景。
這不就是大馬公立大學校長不務正業,沉淪墜落的表現。
首先,說他們怠忽職守,成為政治利用工具。
不管是巫伊的「馬來人團結集會」,或是土團的「馬來人尊嚴大會」,都是政黨煽動種族情緒,以爭奪取馬來人政治市場。
「馬來人團結集會」固然立意不當,但畢竟是政黨自己搞的,出發點擺明是為了政治利益。
但是,「馬來人尊嚴大會」是土團的政治操作(別忘了誰是教育部長),但是卻通過公立大學來搞;就是大學的領導人怠忽職守,自甘成為政治工具,也讓政治滲透教育。
第二,說他愚昧偏頗,成為偏狹主義的幫兇。
今天國內的種族氣焰狂飆,族群矛盾加深,隨時都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真實世界中,馬來人和非馬來人沒有仇恨,在同一條船上和同舟共濟。而憲法下的伊斯蘭、王室和土著地位,從未受到非馬來人質疑和挑戰。
問題的根源在於政治人物利用各種課題,炒作馬來人的不安全感,製造非馬來人的威脅假像。
公立大學的校長們,身為高級知識份子,難道不清楚這些都是政治黑手在操作嗎?
就以公立大學為例子,有哪一間公立大學的校長和副校長是非馬來人?又有幾個院系的主任是非馬來人?
有哪間公立大學是不看膚色,純粹以績效來招生?又有哪個院系,完全是以成績來頒發榮譽學位?
教育已經扭曲到這個程度了,這些大學校長,還憑什麼認為馬來人受到威脅,必須捍衛馬來人尊嚴?
特別是,身為公立大學校長,他們是不同族群學生的大家長,也是所有學生的守護者。今天他們的種族偏狹立場,對得起全體學生,馬來西亞立國的多元開明精神嗎?
真正的大學校長,讓人想起哈佛大學的查理斯艾略特、北大的蔡元培、台大的傅斯年等。
他們具有高尚的人格和修養,是大學和社會的良知,也是國家進步的推手。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他曾經擔任獨立初期的美國總統,起草美國獨立宣言,也是維吉尼亞大學的創辦人和校長。
功勳彪炳,在他臨終的時候,他留下遺言:「如果後人要懷念我,請記得我是維吉尼亞大學的父親。」
在他心中,大學校長比總統更加重要。總統可以號令四方,位高權重;但大學校長高風亮節,以知識和操守培養下一代,以理想和價值創造未來。
無怪乎,傑弗遜可以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成為人類文明的經典:「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這些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我不敢妄想大馬公立大學校長有如此理想和美德,只想對他們說:「別鬧了,不要搞砸了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