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數字新聞」讓紅螞蟻覺得身為體積小的昆蟲還是好處多多的,至少不用人擠人。
沒錯,就是今天下午剛公佈的,截至今年6月我國總人口過去12個月內增加1.2%(約6萬5000人),達570萬人的新聞。
其中公民人數增長了0.8%至350萬人,非居民增加2%達168萬人,永久居民則有53萬人,與去年接近。
(2019年人口簡報)570萬人,聽起來就感覺很擠。
紅螞蟻咬了咬官方發佈的最新土地面積資料,新加坡2018年的總面積為724.2平方公里。如果將570萬人放在724.2平方公里,即意味著每平方公里有7870人,大約每127平方米有1人。127平方米有多大?就是一個公寓式政府組屋的面積。
這麼算下來,好像就沒那麼擠了。
總理公署屬下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今天下午公佈的中,最值得關注的數字有三組:
去年6月至今年6月有2萬2550人獲准成為新加坡公民,這是過去11年來最高的人數,比2016年的第二高人數(2萬2102人)多出448人。 2018年在本地出生的公民總數為3萬2413人,比2017年略增加了57名寶寶(0.2%)。 非居民人口在同一時期增加了約3萬3000人。 一、公民人數增加是否意味著新加坡政府放寬了移民政策?乍看之下好像是那麼回事,但如果細看資料,則未必。
去年成為新加坡公民的2萬2550人當中,有7%(約1,576人)是在海外工作或生活的新加坡人的新生子女。其餘2萬零974人才是從外國移民到新加坡的新移民。
新加坡每年都會頒發1萬5000至2萬5000個公民權給新移民。這些人必須是與新加坡人有親屬關係的外國人,或者在本地念書、工作或已經居住一段時間的外國人。
永久居民方面,2018年獲准成為永久居民的有3萬2710人。新加坡在2008年頒發的永久居民人數最多,達到將近8萬人。2009年開始收緊移民政策後,自2010年起,每年都控制在3萬人左右。
區域分佈也與申請成為公民的人非常類似。
62.5%來自東南亞國家,約2萬444人; 31.2%來自亞洲國家,1萬205人; 6.3%來自其他國家,約2061人。 二、不是說生育率下降嗎?明明新生兒有增加2018年在本地出生的公民比2017年多了57人。雖然增幅不大,但還是有增加。那為何政府一直說本地的生育率在下降,不斷呼籲大家多【做☆愛】生孩子?
那是因為生育率不是以嬰兒人數來計算,而是以全國到了生育年齡的女性人口的總數對比新生嬰兒來得出的。
我國2017年的生育率為1.17,到了2018年卻降至1.14,部分原因是因為介於20歲至30歲最佳生育年齡的年輕女性國人都還沒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