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受訪業者:已制定條規 ,確保沒有聘請外籍人士擔任送餐員

马格丽特呀 2019/09/12 檢舉 我要評論

受訪的本地外賣送餐服務業者表示,已經制定條規,確保沒有聘請外籍人士擔任送餐員。

三家主要業者GrabFood、Deliveroo和FoodPanda答覆《亞洲新聞台》的詢問時表示,所有送餐員必須是我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公司也會實施嚴格審查,例如要求送餐員簽約加入前,必須出示身份證、駕照、保險等相關檔。

另一方面,人力部表示,早前被發現非法擔任送餐員而落網的兩名馬來西亞人,是利用其中兩家業者聘請的新加坡籍送餐員帳號接收訂單,然後把部分送餐費付給新加坡籍送餐員。

目前,兩名馬國人仍在協助當局調查。

延伸閱讀:

業者:外勞配額再收緊 或使本地餐飲業失去「人情味」

服務業外勞配額收緊,本地人又難請,餐飲業者被迫自動化。受訪業者說,餐飲業講究人情味,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以機器代勞,否則本地餐廳與美食會逐漸失去特色,變得千篇一律。

煮炒店好年海鮮村老闆白偉良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顧客光顧餐館是要享受餐館的服務。「我們和顧客的交流,所營造的氛圍是我們有別於他人之處。把這個元素拿掉,就等於把特點拿掉。」

他說,要是為了節省人力,所有餐廳都改為顧客自己點餐、拿號碼再去領餐,這將是飲食文化的一種流失。

本地老字型大小肥仔榮酒家老闆黎少威說,服務員會為顧客介紹功能表上沒列明的季節性菜肴,這是中餐館文化的一部分。

「顧客喜歡人情味,喜歡有人介紹、有人聊天。我們跟老顧客就是聊天聊出感情來的。自助點餐適合日本餐廳或速食店,中餐館並不合適。」

飲茶酒樓總經理陳怡暉也說,本機服務業已經不容易請到本地員工,如今客工政策進一步收緊,無疑讓服務業雪上加霜。

她說:「服務業客工比率頂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下調,我就得聘請較少客工,這將影響我們的招聘活動,我們可能必須縮小團隊。」

事實上,飲茶酒樓去年已因為限額的關係,無法更新一名中國籍員工的工作準證,最後只好把她送走。

明年起,服務業可雇用的中低技能客工,最多只能占公司人手的38%,低於目前的40%,後年則進一步調低至35%。為了協助企業適應,政府將繼續發放津貼鼓勵中小企業提高效率與採用現成科技等,減少依賴勞力。

財政部長王瑞傑前天發表2019年財政預算案聲明時點名餐飲業與零售業為仍非常依賴勞力的領域。

同樂餐飲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周家萌說,餐飲業者清楚提高生產力的必要,能自動化的也已經自動化,但本地人一般不喜歡從事餐飲業,所以才得請外國人。「其實服務業新加坡人都不太願意做,這個大家都知道。我不認為是外地人搶了新加坡人的飯碗,我們沒辦法才用外國人。」

同樂旗下有多家高檔餐廳。周家萌說,高檔餐廳也很難請到本地人,更何況檔次較低的餐廳。

服務業目前40%的外勞配額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製造業的配額為60%,建築業與加工業則為87.5%。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